

北京章哥港陆证券,房地产从业20年,通晓业内门道,我不做所谓的“专家”,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。
老有人来跟我探讨,如果征收房产税,房东会不会转嫁给租客?我回答是短期不会,长期的话一定会转嫁。
但总是有很多人不服,说很多专家都说房东不敢,因为商品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,与成本无关。增加成本是商家自己的事儿,消费者不买账的话谁想涨价也没用。甚至还有某位前高官说过,禁止房东将税费转嫁给租客,
我说这理论肯定没错儿,但这仍然是短期的事儿,在市场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房东肯定不好转嫁。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,时间长了就没什么不能转的,这也是经济学原理,叫“法律无效定律”。否则商家们在高税的情况下早都破产或不干了,而只要是能坚持下来的就必定转嫁了成本,否则资本图什么呢?
讲个常识吧,自古以来,中国农民如果从地主手里租地耕种,那就算轻徭薄赋的时期,交租比例也不会低于30%,高税年代是50%起,苛捐杂税的时候甚至能到七八成以上。
比如抗战时期,都知道根据地展开了轰轰烈烈的“减租减息”运动吧?那谁还记得减租之后的比例是多少?告诉你记住了,最低37.5%港陆证券,是减租之后仍然保留37.5%的亩产交租比例。之所以能降低田租,是因为根据地取消了很多军阀的苛捐杂税,否则就算地主想减租也没有空间,没人会甘心做赔本的买卖的。
别真相信古代什么“十五税一,三十税一”的政绩,这只是表面上的税收减少,是皇权层面作秀的。但是权力厌恶真空,只要农民有剩余价值,就一定有地方势力来代替盘剥。所以就算税少了,农民纳捐和劳役的也一定会增加,否则地主士绅和贪官污吏们吃什么啊?
而如果是皇帝多收税呢?那官吏和地主们就逐层加码呗,皇帝要十块钱,到最后的农民头上能变成100,那90块就是中间商的劳务费,没有利润谁干活儿啊?
民国时期,在军阀突然加税的时候,确实有很多地主来不及加租,只能是自己掏钱应付,甚至是只能卖地交税。而只要时间长了,无论是新地主还是老地主,必定把所有成本都转嫁给农民。不管农民活的多艰难,中间商的利润都是必须保证的,否则就不存在地主了。
当然,就算在各个王朝更替的时期消灭了地主也一样。比如隋朝末年大起义,地主阶层大量的被杀和破产,所以唐朝才能给各家农民分配土地。但是皇家收的税会少吗?不会的,仍然是30%起步,皇家代替了地主。之后官吏们作为中间商如果觉得没吃饱就会继续盘剥,各种附加费和劳役都压到农民头上,直到压榨至底层百姓的极限。
总之吧,今天是又有位网友来跟我探讨,说各大城市的“工资租金比”为什么这么高,基本都是30%左右或以上?
我回答说这就是自古以来的常态啊,农民租用地主土地时是30%的田租,没了地主之后的皇家税率也是30%。如果地主和皇家都不收租,那一定有工业品来代替税收功能,你支付的仍然在30%以上。这还得说是各方机构都很克制的情况下,否则只要增加任何一种征收项目,最终都会从你的收入中支出,否则钱从哪儿来?
而且多说一句,别太相信什么:过去的地主都很善良,他们对佃户和长工都很好,因为指着他们帮忙赚钱呢。
我相信有这种地主,也相信现在有很善良的房东和老板。但是我更相信一句话,只有背叛阶层的个人,没有背叛利益的阶层。无论是地主还是房东,只要他们具备这个身份,就必须从租客身上赚钱,也必须把成本转嫁,否则他们也干不长这身份了……
关注“章哥说买房”公共号,有房产相关问题可以向我提问。
久联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